刚才在做阅读题,古诗文阅读是柳宗元的《渔翁》。此诗把自然景色和人物行踪融合,从字里行间表达飘逸淡然的心境。没毛病。

然后是下方一首“对比阅读”的诗,孙承宗写的《渔家》。题目内容是问大家更认同哪首诗里面的渔翁形象,而我却是觉得最后两句最扎心:“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不知道孙承宗是不是在讲柳宗元的那首《江雪》。我还没去看X度百科的解析。

诗人只看到渔翁打渔的自在潇洒,不了解渔家生计艰难,寒冬也要顶着风雪外出钓鱼。每年下水前的祭祀和每日江上唱起的渔歌也并不如大家所想象的动人,很多时候那些都是人们在艰苦的生活里虚无缥缈的精神寄托和期望。如果诗人走进渔家、采访渔人,说不定会大失所望。

我以为很了解朋友们,于是总想着像俗套情节一样“在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在难过的时候给予安慰”什么的。回想一下为数不多的几次朋友找我诉苦、我用不知所云的言语安慰她们,有时还跟她们比惨( )......最终似乎也没解决问题。

说白了我就是那个不识渔家苦的画家。

所以后来再有人来诉苦,我的语言都是“心疼”“揉揉”......比之前更没建设性。

又或者是绞尽脑汁给几个没什么用的建议之后,还加上一句“这些都是个人见解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一副生怕被问责的样子。

相比之下我找朋友诉苦的时候她们总能点明要害、给一些建议,或者说一些(一看就不像敷衍的)安慰的鼓励的话。

在感叹别人情商高的同时告诫自己,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了解某人。

评论(3)

© 琪琪 | Powered by LOFTER